太阳集团首页 智慧安工 书记院长信箱

专业建设

作者: 时间:2025-04-03 点击数:

1.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tyc86太阳成集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为适应我国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先进储能、能源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经教育部批准,2016年正式招收本科生,专业代码:080414T。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航空产业需求的高水平特色鲜明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深入实施“学业导师制”和“以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多维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面向产出的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能源动力电池、光伏材料与器件、能源催化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设计与模拟、新能源用钢铁材料等。

本专业以材料、物理、化学、能源等多学科交叉为基础,以新能源关键材料设计与制备及其器件评价为特色,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突出、视野宽阔,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学科基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适应储能材料和光伏发电材料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与生产发展需要,从事材料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科学研究和项目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2.课程设置

对标国家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开齐开足专业核心课程;按照OBE理念,融入行业标准,开设特色方向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专业优势是强调“厚基础、宽专业、重交叉、强应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专业教育必修课程和专业教育选修课程,其中大学前两年主要重基础,数学、物理、化学是工科基础;之后专业教育课程涵盖了上述几个学科的主干课。核心特色课程包括工程制图与AutoCAD、机械工程基础、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化学电源、材料分析技术、光伏材料与器件、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锂电池材料与器件等。

3.教学团队建设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安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阳市青年科技专家1人,安阳市科技特派员7人,双师双能型教师4人,硕士生导师4人。教师队伍科学理论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李苗苗老师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2025年度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获省二等奖。朱登雷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大赛获省一等奖。

4.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以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工程训练、新能源材料创新创业训练、光伏材料与器件课程设计、锂电池材料与器件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工程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

5.实验室和设备建设

本专业拥有河南省重点学科“材料与化工”、“河南省纳米复合传感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安阳市新能源材料设计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安阳市绿色储能与先进纳米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校级新一轮重点学科“能源与动力”、“先进能源材料设计及应用重点实验室”、“传感与智能材料产业学院”、“安阳新材料(精品钢)研究院”等教学和科研平台,在校内教学实验、科研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校企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

督促教师牢固树立“学生中心”、“课比天大”理念,科学设置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大力推广项目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等“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以能力考核为主,强化过程性考核,强化“成果导向”考核评价,考核形式采用作品、论文、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不同形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主体由任课教师单一评价改为专业教师、行业教师、学生等多元化评价。推进信息技术如超星、学堂在线等智慧工具与教学过程融合。

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深入实施“以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学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多维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面向产出的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格局。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遵循“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方针,按照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的内在逻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课程目标达成路径与考核评价方法。用人单位、高校、行业专家和毕业生等深度参与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论证,提高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传感与智能产业学院”为载体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推行“四参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实践平台建设及教学过程。实施“项目化+导师制”,围绕教科研、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及企业项目,实现“一生一导师”全覆盖。


我集团赴河南克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活动

 

我集团赴河南曲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活动

 

我集团赴新乡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交流

 

Copyright ? 2020 tyc86太阳集团    电话:0372-2909229    邮编:455000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黄河大道西段A-14号楼